秦岭脚下,黄河沿岸,道不尽关中要塞的历史积淀,讲不完千年铜川的文化底蕴。在校党委指导下,7月26日,北京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重点社会实践团从北京出发,前往陕西铜川开展主题为“承大医精神,精准服务百姓;踏丝路起点,融促医药发展”实践活动。
鲜花祭英烈,哀思展忠魂
到达铜川后,青年教师实践团立即前往习仲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习仲勋雕像,面对雕像肃立,重温入党誓词,缅怀以习仲勋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为新中国建立所付出的无私贡献,体会共产党员身上的责任和义务。随后,大家参观了习仲勋纪念馆和故居。一幅幅鲜活的照片,一座座生动的情景复原场景,无声地描述出习仲勋为新中国的建立、成长和改革开放飞跃的呕心沥血。特别是在烽火硝烟与饥寒交迫的年代,习仲勋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国家的发展壮大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中,近距离感受他“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的光辉形象。
揭牌实践基地,促进医教发展
7月28日上午,青年教师实践团参观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随后举行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工作部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教师工作部副部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侯中伟和孙思邈医院院长王显共同揭牌。以基地建设为契机,双方将在医、药、护、教等多方面开展合作交流。
揭牌仪式后,侯中伟副教授面向医院全体骨干以“凝心聚力,以评促建——建设特色鲜明人文魅力的临床医学院”为主题做了专题讲座。介绍了人文在医院发展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指出了医院特色和人文环境建设的路径与方法,还特别和与会同道分享了孙思邈医院拥有的不可替代的五大优势,已经成为医院发展的巨大助推力。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随后,社会实践团一行根据既定的专项分工开展了相关主题的讲座和指导。张海波与侯中伟二位专家先后进行“气功调心、电动砭术中医适宜技术对心脑血管病的应用”专题讲座,并和心血管内科等相关科室成员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现场交流。谭鹏、刘永刚副教授进行了“中药饮片的炮制技术、院内制剂的开发与应用”专题讲座,结合医院发展实际,提出了切实的指导意见。
当日下午,我校护理学院党总支书记郭辉和青年教师王娟向医院南北区全体护理人员介绍了学校护理学院发展现状,展示了“中医护理特色MOOC”,并针对护理学科的科研工作,特别是循证护理做了示范介绍。与此同时,来自我校第三临床医学院的李平主任医师和中医学院的杨必安博士分别针对“临床教学查房规范”以及“中医气化与生殖学说”做了专题讲座,并深入科室进行了床旁教学查房以及“特色科室建设沙龙”活动。此外,侯中伟等实践团骨干成员还专门和医院领导聚焦医院“创三甲”建设工作,开展了专题座谈和研究,集中就医院的定位与宗旨、如何彰显中医特色等具体内容进行了深度探讨。我校临床流行病学及医学统计学系副主任费宇彤副研究员则围绕“医院以及地区的临床研究”和医院领导进行了多层面深度的探讨交流。
拜谒药王故里,重温大医精诚
7月27日下午,青年教师实践团成员来到全国医德医风教育基地——“药王山”。团队一行首先步入“孙思邈纪念馆”,重温“药王”孙思邈的生平事迹、医药著作和学术贡献,学习其高尚医德医风、精致养生之道和重情重义的情怀。
随后,团队一行登临药王山,更加直接地瞻仰和触摸药王生活过的地方。在这里,药王钻研医学药理之道,结合百家经典和民间精粹,著书立说,编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开创了药剂处方,对中国医药发展贡献巨大。为了缅怀孙思邈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接受“药王精神”的洗礼,全体成员在侯中伟副主任带领下,诵读《大医精诚》,在字里行间中接受精神洗礼,内化治病救人理念和师德师风建设。
践行大医精诚,精准服务百姓
本次社会实践,共进行了2次较大规模的义诊。27日上午,团队在王益区黄堡镇卫生院开展义诊活动,让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得到北京专家的医治。参加此次义诊的专家们热情耐心地为当地群众诊治,仔细询问病人病史、了解病情,为群众把脉开方,还为部分群众现场进行了针灸、刮痧、耳贴等中医药实用技术诊疗。特别是针对肿瘤、肝炎等危重病人,专家们为病人进行心理疏导,从身心两方面为病人诊疗。卫生院的医生在专家旁边观摩学习,与病人、专家沟通病情和诊疗方案,为日后延续北京专家的诊疗思路打下基础。与此同时,护理学院书记郭辉和教师王娟为卫生院部分大夫进行了教学查房,以病人病情为案例,介绍临床护理中的护理方法、注意事项。本次义诊活动,共计接待患者200余人次,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广泛好评。
29日上午,第二场义诊活动接踵而至。北中医专家在孙思邈医院又开展了一次义诊活动。本次活动的参与群众依旧众多,场面火爆。另一边,在孙思邈医院副院长刘晓铮、护理部主任翟明华的带领下,部分青年教师参观了医院特有的火龙灸诊室。在参观中,郭辉书记、刘永刚副教授提出了收集火龙灸燃烧的烟雾,制作生姜与艾绒混合精油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了在场医生的高度赞同,现场进一步商讨了落实措施。
感悟革命精神,重走红军路
照金是西北革命的摇篮,薛家寨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补给站。团队一行还集体奔赴红色照金开展学习活动。到达地点后,侯中伟副教授先为大家讲解了照金革命根据地的地理位置、历史地位、发展情况以及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为体会红军当年的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团结一致的精神,成员们拾级而上,沿着陡峭的石阶攀登薛家寨。一路上互相搀扶、互相鼓励,共同到达了终点。参观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站在馆外,看着伟人雕像,成员们感受到了红色魅力和红色力量,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和教书育人的志向。一路上,青年教师实践团成员还进行了健康宣教。
精准工作帮扶,校院“对子”先行
行程最后一天,青年教师实践团向孙思邈医院捐赠了现代特色诊疗技术——电动砭具做纪念。同时,为带动医院整体水平的提升,在教师工作部推动下,医院和学校落实了“一对一结对子”名单,启动了基地建设,为医院的长远规划及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通过社会实践,青年教师立场更加坚定、师德更加高尚、业务更加精湛,学校等部门的发展提供了坚定的保障,为个人成长提供了良好契机,实现了学校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双轨”驱动。未来,实践团成员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勉工作,履行医生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培养精通岐黄医术的优秀接班人。
青年教师实践团活动得到了铜川电视台、铜川日报社的大力关注,并以要闻的形式对实践团的一行进行了持续跟踪性报道。
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