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命科学学院李晓骄阳教授课题组在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杂志上发表了题为“Senkyunolide A ameliorates cholestatic liver fibrosis by controlling CLCC1-mediated endoplasmic reticulum Ca2+ relea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传统中药天然成分洋川芎内酯A(SenA)通过调控胆管细胞内质网钙离子(Ca²⁺)释放,重塑胆管细胞的细胞周期稳态,从而缓解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机制。李晓骄阳教授为该文章通讯作者,课题组2024届毕业生李雅静博士与在读博士生郭梦雨为共同第一作者。
该研究聚焦于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病理机制及治疗策略探索,该疾病以胆汁酸异常蓄积和胆管上皮细胞过度增殖为特征,最终可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及终末期肝衰竭。尽管Ca2+信号通路在胆汁淤积状态下常发生紊乱,且已被证实是介导细胞增殖的关键调控因子,但其在胆管结扎(BDL)诱导的肝损伤模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及潜在干预策略仍有待阐明。该研究通过整合转录组学分析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在BDL动物模型、小鼠原代胆管细胞和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中系统揭示了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关键分子机制。研究发现,RYR通道介导的内质网Ca2+释放会触发内质网应激,诱导FIP200依赖性内质网自噬,进而推动胆管细胞周期进程及胆管反应。
SenA通过特异性结合氯离子通道CLCC1,并促进其在K48泛素化位点的泛素化降解,有效调控了Cl⁻/Ca²⁺离子平衡,从而逆转上述病理进程。通过构建靶向胆管细胞的si-CLCC1负载脂质体可显著增强SenA的抗胆管反应效应。该研究不仅系统阐释了Ca²⁺稳态失衡驱动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并为开发基于胆管细胞Ca²⁺信号调控的新型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药物候选。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为Nature Publishing Group出版的期刊,目前位于JCR分区:药理学与药学1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