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旧版栏目» 学校新闻» 夏季的夜晚,在参与和奉献中体会快乐

夏季的夜晚,在参与和奉献中体会快乐

发布时间:2008-09-10 阅读次数:

夏季的夜晚,在参与和奉献中体会快乐

——田贵华同学参加“荣归奥运”奥运志愿者演讲报告会讲演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田贵华,是针灸学院的一名研究生。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各位领导、老师及同学汇报我在主新闻中心服务奥运过程中的一点感触。我汇报的题目是在参与和奉献中体会快乐

大家说: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但理疗志愿者光有微笑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精湛的专业按摩技能。因为中医推拿是首次被允许为奥运服务,更是首次被运用于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身处世界各国媒体大战的要地,如何能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世界感知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我深感责任重大。

有一天,一位喀麦隆的记者来到了按摩室,趾高气扬的对我说:我是这方面的专家,我在法国学的按摩。当时我微笑着问他,能让我试试吗,他点了点头就给我按了起来,约莫10分钟,他很得意的问我感觉怎么样,我说很舒服。但同时我也跟他说,你也试试中医按摩,过了五分钟,他跳了起来,拉着我的手,兴奋的对我说中医太神奇了。我暗自松了一口气。后来他回国时,给我打电话依依不舍的对我说:我回去学习汉语,等我学好了再回来跟你学针灸按摩。

还有一位土耳其国家电视台的记者马努,来到了按摩室,在聊天中告诉我他嗓子有痰吞不下去也吐不出来,类似于中医所说的梅核气,问我中医有没有好办法。我把他带到了我出诊的医院,导师李志刚教授用了一针天突,他顿觉嗓子舒畅了许多,看着拔出的两寸针,他不可思议的竖起了大拇指。病好了以后,他带来了土耳其国家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对我和导师进行了专访,并一再说针灸的神奇,要让土耳其全国人民都知道中国医学的博大精深。中西方医学文化在这间30平米的的理疗室里,进行着交流和融合。观念的不同没有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更没有成为相互对抗的借口,我切身的感受着传统文化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内涵,同时也在心中默默的感谢着给予我奥运服务机会的各位领导和传授给我知识的各位恩师。

学校谷书记、常江书记和针灸学院邬书记、李书记在百忙中看望了我们主新闻中心志愿者,李志刚书记还为主新闻中心按摩室进行了充满中医针灸特色的创意和布置,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宣传。我们按摩室的那个针灸铜人已经成为我们按摩室里最耀眼的国际新星。

截止824,我们共接诊各国媒体记者近2000人次。尽管按摩室里同事所属学校不同,但我们精诚合作,团结一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尽管工作很累,但我并不后悔当初选择了奥运志愿者这份工作。终于,我们的努力得到了众多媒体的认可,作为小组长因为工作出色,被评为场馆第一批明星志愿者,在CNN电视台、土耳其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奥运频道、北京电视台都有关于我的报道。与此同时,在人民网、搜狐网及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及中国中医药报等多家媒体上也对我进行了专题报道。

主新闻中心按摩室从七月八号运行以来,在每天4小时的工作时间内,我要不停为前来的各国记者提供颈肩部的按摩服务,按摩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体力活,因为每天记者很多,又大都是国外记者,他们的体形较大,没有几天我的手就受伤了,不得不戴上护腕。在门诊上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86岁高龄的老红军在得知我的情况后,自己掏钱给我买了奇正消痛贴,老爷爷亲切的拉者我的手说:孩子,好样的,没给咱中国人丢脸,这药膏你拿着,就当我也为奥运做贡献了!望着手里沉甸甸的药膏,我的眼角湿润了。这盒药膏,凝聚的不仅是老人对我的关心,也蕴含着对我们年轻一代的肯定,蕴含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从他的眼中我不仅看到了欣慰,更看到了在老师和长辈的眼中经常闪烁出的寄托和期望,奥运会渐渐走远,残奥会仍在继续,明天我还会继续奔赴场馆,为各国的记者奉献他们称之为奇迹的服务。通过他们向世界展示传奇的中国医学。我只是百余名理疗志愿者中的一员,我只是作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因为幸运而被发现,在我的身后有着许许多多和我一样但默默无闻勤奋工作的理疗志愿者,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

最后,我想说我并不孤单,因为我的身后是北京中医药大学这个坚强的后背,在我累了、困了,受到委屈时是奥运办及团委的老师给了我莫大的支持,感谢你们,也同时感谢导师李志刚教授教给我推拿的技能和对我的工作的鼓励!当回首走过的路,我可以无愧于心的说一句:奥运会因我们中国元素的加入而更加精彩!

(奥运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