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旧版栏目» 学校新闻» 中国中医药报报道我校充分利用专业优势为奥运做好服务

中国中医药报报道我校充分利用专业优势为奥运做好服务

发布时间:2008-09-03 阅读次数:

中国中医药报8252版,报道我校充分利用专业优势为奥运做好服务。引文如下:

 

用微笑服务北京奥运让世界感知中华文化

 

于丽珊 本报记者  举世瞩目的2008北京奥运会闭幕了,在过去的十几天中,奥运健儿们的拼搏精神和不断超越自我的奥林匹克精神让人感动,然而,有许许多多的奥运志愿者、中医药工作者,默默奉献同样值得尊重,他们的名字让我们永远铭记。

  展示中华文明  弘扬中医国粹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吴建伟介绍说,学校共有1700余名志愿者参与了奥运会各类服务工作,遍布在22个场馆、1个交通场站、1个公共服务区、1个媒体住宿服务村、3个服务站点、185家药品零售企业等。截至824,所有奥运志愿者已经顺利完成了赛事期间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和场馆运行团队共同进入了收尾阶段,即将载誉归来。

  在一个多月的志愿服务过程中,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志愿者和所有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一起,努力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无论是遭遇烈日暴雨、还是忍受孤独和寂寞;无论是无数次的简单重复、还是忍饥挨饿的坚守,都用不懈的坚持和顽强的韧性,用专业的服务和真诚的微笑做到了让各国来宾满意、让工作团队满意、让祖国人民满意。

  北京中医药大学志愿者活动开展较早,因为表现突出,2000年该校的志愿者曾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校长高思华说,今年的奥运盛会又恰逢学校岐黄志愿者协会成立十周年,扎根于岐黄文化的奥运志愿者们,以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为积淀,抓住奥运机遇,在这个大舞台上展示中华文明、弘扬中医国粹。

  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北京奥运是该校志愿者工作的最大亮点:

  亮点一:除了大批服务于奥运会相关场馆的志愿者外,该校还有一些具有专业特色的特殊本领志愿者,包括理疗志愿者、兴奋剂检测陪护志愿者、药监志愿者等等。

  亮点二:用中医推拿按摩取代西式按摩为运动员服务。学校一百余名理疗志愿者,通过经络、穴位的按摩效果使国外运动员和媒体惊叹,这些志愿者不仅让中外友人得到了优质的服务,还让他们领略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对弘扬中医药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亮点三:在服务奥运的同时让世界更好地感知中华文化的丰厚底蕴和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学校推出了面向所有奥运志愿者的培训精品课程中医健康养生与志愿者暑期保健中华传统健身操,其中,中医健康养生与志愿者暑期保健课程在40万志愿者中学习、推广,中华传统健身操在北京市所有高校的骨干志愿者中被学习、受欢迎,通过志愿者把中医药文化传播给奥运健儿和各国朋友。

  传播中国传统医学文化

  奥运会不仅是运动员竞技的平台,更是展示不同文化的舞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骨科专家郭韧认为,作为一名中医药工作者,有责任弘扬中医药文化,使之得以传播、发扬、光大。

  中医骨伤科具有传统的治疗和保健意义,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理念。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人对此了解甚少,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的理解和认识。在郭韧与外国友人的接触和治疗中发现,他们对中医骨伤科的手法治疗更是知之甚少,更多地将其理解为保健、放松性按摩,殊不知,最具特色的是它的治疗作用。中医骨伤科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既包括辨证论治指导下的中药内服外用,更具独特的是它的手法治疗,这些手法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独一无二的,它能松解肌肉痉挛,矫正关节脱位,同时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针灸经络学的理论,以指代针,达到点穴按摩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精神科疾病的作用。

  中医药明天会更好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眼内科专家巢国俊认为,奥运会开幕式主办团队,用现代科技的语汇阐释了古老的文明,在现代的声、光、电高科技构建的平台上展现有中国特色的奥运主题,这是中西文化水乳交融、和谐汇聚的典范之作,这也给热爱中医药事业的人们一些启迪,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并不一定是固化的概念和模式,我们有很多的路可以走。

  中医药参与奥运并不仅仅体现在直接给奥运会提供中医药的服务与保障上,在后奥运时代,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中医药更加值得期待。从注意中医药到认识中医药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可以把中医药知识普及宣传工作作为突破口,组织学有专长的专家开展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喜爱中医药文化。要加快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步伐,让更多的科学家可以参与到中医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中来。

  北京中医医院骨科专家郭韧谈到,我们不仅要弘扬体育精神,更应该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技能,将中国融入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让古老的中医文化,成为与世界各国人民交往的桥梁,为世界人民造福。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