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旧版栏目» 学校新闻» 我校第十四届学术节举办系列高水平主题报告

我校第十四届学术节举办系列高水平主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2-11-19 阅读次数:

1114日,我校第十四届学术节围绕“科学与人文——求真至善,继承创新”的主题,举办了三场高水平的主题报告。

开幕式当天下午,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张东刚作了题为《站在新起点,进一步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首场报告,主要介绍了教育部关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系列文件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九大体系,并对我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提出了建议。

1115下午,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学研究院传统文化博士班导师、哲学系和宗教学系教授楼宇烈先生,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生之学》为题,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生”概念入手,谈养生做人的智慧。他说,要以国医大师陆广莘所提倡的“寻生生之道,培生生之气,用生生之具,收生生之效” 来提高自身的修养境界。他认为,修身之本在修心,要多读经书,培养爱好,热爱自然,陶冶情操以达到内心平和、身心健康的状态。他指出,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中医不仅要会治病,还要成为指导人们如何健康生活的老师。他希望中医学子要多学习人文知识,多一些人文素养,并以“师天地,心广大,顺自然,致中和”寄语在座师生。

1116下午,全国著名老中医、我校王琦教授围绕《求真与求善——中医、中医人、中医魂》,为学术节做了第三场主题报告。王琦教授认为中医学是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典范,他通过探讨近现代112位名中医及自身的从医之路,阐释了中医、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是“中医学的发扬光大,有赖于中医人;中医人的代代相传,有赖于中医魂;中医魂的固守熔铸,有赖于学术传承。”

近千名师生聆听了这三场主题报告,每场报告都引起了在座师生的强烈共鸣,大家在报以热烈的掌声同时,一致认为这些学术报告不仅在如何学好中医、发展中医方面开拓了思路,还为我们指明了做人、行医、治学的方向。

                  (科技处)